我知道的很少,但我能把它用出来



我的知识是由结果导向的。

图片

我懂的不多。知识储备很少。

我太太的知识量大概是我的2-3倍。

要说差别,或许是:

我知道怎么把它用出来。1

当我准备进入一个领域的时候,一定会大量的阅读。

但是不求甚解,泛泛的涉猎,了解个大概。

然后快速的从中抽取出一个最少且必备的知识组合,做试验。

举个例子:拍抖音。

一开始我只关注一件事:如何把一条视频拍出来。

其它事以后再说。

这个最小且必备的知识就是:

叙述的时候要遵循这样一个结构:

开头:提个问题-中间:回答问题-结尾:做个总结。

然后就可以动手了。

拍完以后,我会复盘

收效如何?哪儿做的不好?什么原因?

是没执行到位?还是这个方法不好?

或者还有其它的因素?

比如一条视频的标题叫:“阿拉伯国家卖烤肉,它是怎么死的?”(这个标题取自社群小伙伴的一条视频)。

它确实是问题开场,但这个问题并不是观众关心的,所以很难产生看下去的欲望。找到这个原因,你就可以针对性的学习它:一定要聊观众感兴趣的话题。

于是,你的知识体系就扩展了。

拍摄短视频:

1、选题的时候,一定要选择用户感兴趣的话题。

2.、叙述的结构可以是:开头:提个问题-中间:回答问题-结尾:做个总结。

由此,不断扩展。

我的知识体系是由结果导向的。2

再举个例子。买股票。

我买股票,一定要有原因:

为什么买它?理由是什么?这个理由是否足够支撑我的行为?

我会复盘。

所以当股票下跌的时候,我不会慌。

我会问自己,这个逻辑还在不在?有没有发生改变?

要不要加入其它变量?

是我的逻辑错了?还是市场错了?

我的逻辑错了,修改逻辑。更新自己的认知系统。

市场错了,补仓。越跌越补。图片

市场的每一次波动,都是获取财富的机会。

同时也是认知系统的一次升级。3

所以,拍视频的时候,我一点都不着急。

你们可以往前翻,这些都是有记录的。

因为我知道自己会变得越来越好。

投资也一样。

每一笔操作都是认知系统在现实生活中的一次运行。

每一次复盘都是操作系统再升级的一次机会。

昨晚,有人问我怎么做IP?

我回答她:

拥有一样东西,财富也好,盛名也罢。

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自己配得上它。
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